探索具有我国特色农民教育培训途径

2012-01-30 | 发布者:高鹏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实践证明,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现阶段农民就业和保障问题是最大的难题,这两个难题的根本解决途径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群体庞大、长期欠账、社会转型等现实都告诉我们,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走自己的路,必须大胆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民教育培训发展道路。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农民教育培训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


  回顾总结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历程,查找在体制机制、教学改革、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实状况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将对粮食安全、农民致富增收,以及城乡统筹产生严重影响,“谁来种地”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农民素质问题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短板,迫切需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一是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民不再是身份、称呼,而是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农业不仅仅是维持生计,而是发家致富的行当,我们要切实从认识上实现从传统身份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的转变,必须要把职业农民的培养与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相结合,与惠农政策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等准入制度挂钩,使农民能够实现稳定就业、公平保障,成为有尊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培养目标上看,要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主攻培养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和农村发展带头人三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特别是着力培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机能手、动物防疫员、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从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看,必须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为宗旨,以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教育培训内容,选择适合农民学习特点的时间地点,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农民心坎上。


  二是强化政府主导,巩固公益性地位。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对“三化同步”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而深远。推动各级政府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抓第一生产力的思路,充分认识和巩固其公益性地位,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和教育培训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落实部署责任,成立专门指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助学政策等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各级农业部门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优先研究、优先安排、优先保证投入,作为考核工作成效的重要措施。


  三是建立完善多渠道体系和多元化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农业职业院校、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有效衔接和联合,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机构参与,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贯通、层次分明、多方参与、支持有力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同时,要下大力气创新工作机制,依托阳光工程、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粮食高产创建、全国农村推广示范县项目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农民教育培训领域,建立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企业、单位、个人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密切协作,形成“科研成果、实践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一条龙式的工作模式,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多元参与”的工作格局。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