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2011-12-30 | 发布者:jiadoudou | 来自中国青年报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帆表示,当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粗放型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低价格和数量推动,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小,缺少名牌。而越是这种低端状态,越容易受到挑战。


  目前,中国制造在关键生产环节与核心部件上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10年,有的落后20~30年。


  比如,即便在传统支柱产业纺织业上,中国制造面临“初加工能力过剩,深精加工能力不足”、“高附加值最终产品少、出口产品以量取胜”等问题。


  再比如,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只有15%~20%的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四大集团,销售额的总和只有新日铁的63%。


  杨帆称,反映一国制造业能力的关键是国家设备(装备)制造业。但受到外资和进口设备的严重冲击,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有2/3依靠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是进口的。


  他认为,从一般劳动密集型升级到熟练劳动、资本密集,再到技术密集,中国在产业升级路径上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但目前“遇到国际资本的技术品牌垄断”。“我们通过对中国7个产业(程控交换机、数控机床、芯片、软件、钢铁工业、轿车)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发现,合资外方给我们的技术,总是成熟期、开始衰退的技术”,因此,“以市场换技术,很难培养自主开发能力”。


  “中国制造”的得与失,要放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观察,这甚至不仅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认为,金融危机爆发让人们意识到,世界经济是垄断在跨国公司手中的,它通过“两头通吃”的方式,把绝大部分收益都集中在垄断资本手中:一方面,跨国公司以“卖主垄断”排除了在最终商品市场上的竞争;另一方面,它同时在生产者市场上创造了“买主垄断”,迫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产品不断被压低。


  这个循环的结果是:技术进步的成果基本上都以利润形式,转移到世界经济中作为“中间商”的跨国公司手中,这不仅没有增加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真实购买力,也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农民收入长期停滞甚至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制造”虽然干了很多活儿,但中国劳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收入。


  他说:“跨国公司不仅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而且造成发达国家的内需严重不足,是资本与劳动之间收入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重要成因。”


  只有“血拼科研”,才能掌握未来


  对任何国家来说,真正的财富创造要靠制造业。


  江涌认为,美国制造业虽然仍很强大,但从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他们的社会精英都活跃在咨询、会计、金融、企业并购和媒体等部门,而技术创新缺乏人才储备,工程师们被边缘化,使得制造业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而导致“生产力日趋萎缩、科技创新日趋衰弱、经济引擎日趋乏力”。这样,泡沫化的经济会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可以赚大钱、赚快钱”,从事制造业的人,纷纷“弃实务虚”,直接去搞“以钱生钱”的资本游戏。


  这正是“中国制造”需要严加防范的“腐朽”倾向。


  杨帆也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关键是能够控制住房地产泡沫,使过剩资本和产业资本能够用于技术进步,而不是进入泡沫经济。


  他表示,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中后期阶段,有庞大的投资需求,钢产量是主要标志,从1949年3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6亿吨,而美国一直在1亿吨徘徊。但中国钢铁存量只有美国的50%,数年之后存量赶上美国,钢产量和经济速度都会降低。


  “说中国经济速度逐年下降并没有错,但这是与经济结构调整、效益和质量提高同时进行的,并不意味着经济有问题,”杨帆说,“相反,速度不下来,结构不改善,才是问题;泡沫经济崩溃使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突然下降,才是大问题。”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殷醒民认为,虽然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制造业追赶美国的速度很快,不过从劳动生产率(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上看,中国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5。这主要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


  其实,就产值规模来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并不稀奇,关键在于技术水平及相应的利润分配,“中国制造”远远达不到“美国制造”的地位。这个结论,只要看看苹果手机的产业链分布就很清楚了。


  “中国制造”不能被世界第一的虚名所累。 从1990年代IT产业革命开始,美国的确让出了利润越来越低、竞争力越来越差的中、低端制造业,但是在能够获取最大化利润的高端技术、专利、军工、标准、品牌、设计等领域,“美国制造”还是留在了本土。今年以来,所谓“美国制造”回流,也多是高端技术、高利润制造业。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宋晓军称,“通俗地说,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在于他是全能选手,而其他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多多少少都有点儿残疾。”他认为,这也决定了中国这名选手,要完成的技术动作,“难度系数”最高,所以必须“血拼科研”!


  杨帆说,“有人反对自主开发,理由是投资太大,不如合资,实际上中国在开发方面很有优势”。据他调研,蜂窝式移动电话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中国用7000万元人民币;国外开发程控交换机用1亿美元,中国用1000万元人民币;“长三甲”火箭开发费用,中国也为国外的几十分之一。


  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力资本费用低和“后发比较优势”,应该体现在技术和研发层面。中国必须在以国防产业为核心的“超级产业”下大功夫,包括核、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


  他表示,中国制造可以走“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速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同时,利用国家力量支持大企业,长期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