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跑出脱贫“加速度”!

2021-02-26 | 发布者:小编在线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4日提出的。习近平指出“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打通“大动脉”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对修路致富实践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4254亿元,带动全社会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14万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38.8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2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3.8%,共解决246个乡镇、3.3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新增1121个乡镇、3.35万个建制村通客车,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出行难”成为历史。


图∣贵州省公路局修建的扶贫公路连通村寨


图∣加勉乡南烧村组组通公路


  2、畅通“工农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基础在公路。2020年,央视财经《走村直播看脱贫》首站直播中,专题报道了王迪坤的创业致富故事。

图∣《天下财经》记者深入“牛蒡之乡”采访


  1998年,王迪坤退伍后回到老家农村,种地便成为了王迪坤的主业。天生爱好钻研、不甘于现状的王迪坤,开始从传统的小麦玉米的种植向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转型,“牛蒡”成了他的首选。功夫不负有心人,刚开始试种了两亩,那时的牛蒡单价可以卖到八元一斤,收益相当丰厚,在尝到经济作物带来的甜头后,王迪坤扩大了种植规模。从一个人种植到带领全村种植,从一人致富到带领全村致富,王迪坤很快成为全村的能人。


图∣《天下财经》记者深入王迪坤家乡采访


  但是,很快王迪坤却遇到了难题,那就是产量上去了,销量却没有上去,制约这一发展的原因就是村里没有一条水泥土,大型货车进不来,旺季时候牛蒡出不去。王迪坤开始四处筹集资金,购买了几台压路机和摊铺机,厂家技术人员专程来到王迪坤的家乡进行指导修路。很快,不到三个月时间,一条20公里的乡村公路,王迪坤从镇上修到了田间地头。公路畅通之后,王迪坤所带领的“牛蒡”产供销实现了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随着牛蒡产业的稳定发展,王迪坤利用非农忙时期参与建设修路,成为全村名副其实的带头人和领路人,带动了家乡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从退伍军人再到领军人物的王迪坤


  3、奔上“致富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扶贫特别是“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偏远闭塞的乡村开辟了一条通往现代文明的大道,人流、物流带动了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了贫困地区知识的传播、思想的开化、文化的交流、风俗的改进,真正使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例如:四川高县围绕“路旅融合”,打造农村公路风景线,形成胜天红岩山、来复大雁岭等6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和林峰山庄等39家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环线,有效带动了乡亲们致富。



图∣ 高县红岩山景区旅游通道


  4、喜迎“振兴局”


  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此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已经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图∣ 国家乡村振兴局


  历史伟业,梦圆今朝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


  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交通扶贫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生动实践,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徐工道路,始终担当在先,冲锋向前,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我国伟大的交通事业,让民族复兴的中国画卷早日实现!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