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2013-10-12 | 发布者:柴喜男 | 来自第一工程机械网

  “去库存化”不彻底,经济回升力量难以积聚

 

  “去库存”过程仍未结束。从反映库存水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的增长率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轮库存调整在2009年8月末达到-0.8%的最低水平,刺激政策出台后在2011年10月末达到24.2%的最高水平。本轮库存调整中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在2012年12月末已经降到7.2%,(7月底6.1%)比最高点下降2/3,低于当月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速,但没出现工业库存绝对下降情况。

 

  对经济回升幅度不要寄过高期望。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把握,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二、国家下一阶段的政策和影响

 

  面对当前形势,要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通过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发挥调结构、促改革对稳增长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要在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上多下功夫,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多想办法,在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上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

 

  1、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把握

 

  目前,地方债基本规模是可控的,增量也在减缓。但的确有一些地方问题较大。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而在今年公布的36个地方债中,2011年以来,上述地方的地方债余额增了12.94%。“要分析或有风险,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或有的。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是绝对量大小决定风险程度,也不是债务负担率水平现状决定风险程度,而是能否用改革来规范地方债务举债偿还机制和存量问题,能否用发展来消化存量问题。

 

  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三个原则

 

  一是地方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建设性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如果要靠债务去解决,那将走上不归路。

 

  二是对地方举借债务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性事业建设债务应以政府为主体,以后用公共财政收入来偿还;收益性项目债务加强管理,用取得的收益来还债。对两类债务都应有制度约束,中央适当加以控制。三是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体的、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