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欧洲捕“象”面临挑战

2012-02-07 | 发布者:wubin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闪电”交易


  这是一桩快如闪电的跨国交易,从提议到决定双方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星期。


  2011年圣诞节后,施莱西特收到了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的一封信。信中,梁稳根表达了三一重工与普茨迈斯特合作的意愿。“后来见面,也是我和施莱西特的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一见如故,数小时就敲定了合作意向。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谈判。”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在发布会上表示。


  为何选择三一重工?施莱西特表示,三一重工和普茨迈斯特都是创业型企业,双方都有很好的技术水平和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而这背后,“正是因为两位企业领导者有着相同的认识,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达成亲密共识”。


  “施莱西特已经80岁了,现在注意力转向慈善和道德研究,他们是家族企业,其子女都有其他事业,卖掉普茨迈斯特是他最好的选择。”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他们和三一重工见面后,就把三一重工当作唯一的合作伙伴了。


  在王金星看来,普茨迈斯特经营状况不佳是其出售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很早就听说普茨迈斯特想出售的信息,主要是金融危机后,市场萎缩,公司经营状况下滑。”王金星说。


  普茨迈斯特经营业绩最好的是2007年。当时公司灰浆机营业额1.8亿美元,混凝土泵是12亿美元,总营业额15亿美元。销售覆盖全球154个国家。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普茨迈斯特销售和盈利下滑,收入仅为4.5亿欧元,出现50年来第一次亏损。金融危机后,公司业绩回升缓慢。截至2010年12月31日,普茨迈斯特净资产1.77亿欧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5亿欧元,净利润150万欧元;预计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6亿欧元,净利润600万欧元。


  “普茨迈斯特一直想进入中国市场,但一直不太理想。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到5%。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属于高质量高价格,而中国客户更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王金星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


  普茨迈斯特早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香港代理进入中国市场。上世纪90年代相当长时间里,普茨迈斯特和另一个德国品牌施维英的进口产品掌握了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的绝对话语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中国混凝土机械企业的发展,普茨迈斯特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三一重工开始放眼海外市场。由于品牌、渠道、专利壁垒等因素,三一重工海外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印度、巴西、俄罗斯及中东、北非、东南亚等新兴地区,在工程机械传统成熟市场欧洲、美国进展相对偏慢。2009年,三一重工斥资1亿欧元在德国西部北威州建立了一家生产建筑设备的工厂,以及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培训基地,成为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最大的生产制造型项目。


  “欧洲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要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或者全球领先的公司,必须占领欧洲这个市场。”三一德国总经理贺东东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过收购普茨迈斯特,三一重工将获得普茨迈斯特52年建立的全球分销和售后服务渠道,令三一重工全球市场的布局得到提升。“三一重工出口占销售不到5%,通过收购,我们拥有了海外市场。这个是战略并购,是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并购。”向文波说。与此同时,三一重工也获得了普茨迈斯特的品牌和先进技术。普茨迈斯特仍保持着两项世界纪录:1994年垂直泵送高度532米,以及1997年2015米水平泵送距离。


  “普茨迈斯特技术强,不仅仅体现在泵送高度,而是其关键部件,比如液压件、发动机等,以及其控制系统和智能化环节比国内企业要先进很多。”王金星称,普茨迈斯特产品可靠性、使用成本、安全性、效率等多个方面在用户口碑中仍排名第一。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