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沈南鹏“道路交通致力低碳化,人工智能助力碳达峰”

2021-03-05 | 发布者:王小杰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自2018年首次履职全国两会以来,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迎来了自己的第四次两会时间。


  作为中国风险投资领域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发掘独角兽的眼光独到,拥有对数字化、信息化和技术赋能的洞察和经验,其两会提案经常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去寻求重大社会议题的解决方案,成为沈南鹏提案的一大特色,也一向能引发业内关注,甚至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此次,沈南鹏带来了6份提案,涉及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包括碳达峰、种子开发与耕地保护、物流数字化、医疗器械企业上市科创板、医疗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和国产信创软件政策保障。


  沈南鹏在《道路交通致力低碳化,人工智能助力碳达峰》提案中的思路再次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下面我们先来了解这份碳达峰提案:


  道路交通致力低碳化,人工智能助力碳达峰


  背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下,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大碳排行业,节能减排刻不容缓。道路交通在交通运输业的整体碳排放中,占比高达84%,理应成为减排的重要发力点。


  方向:


  构建低碳道路交通网络,应注重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数字化赋能,推动对快速减碳的创新应用。


  控制私家车交通需求是深度减排的重点方向,AI和网联化可引导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


  拥堵和城市规划不足也会加剧排放,AI可促进道路运行效能加速优化;


  道路移动源的排放监测核算难度较大,车联网和大数据可提供技术支撑。


  建议:


  一、以智能化改造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公交出行分担比例。


  建议各级政府在智能交通新基建中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公交车载智能终端、公交信号优先技术改造的财政投入;


  要调整路权分配原则,提升公交等绿色交通路权,建立与脱碳目标挂钩的公交出行分担率,探索建立智能调度提升正点率和舒适度的出行质量评价。


  二、 加大智能道路研发建设和标准化工作,破除交通基础数据信息壁垒。


  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 AI、物联网、通信企业参与智能道路技术攻关和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智能网联车载、路侧设备关键技术(测试评价、信息安全等)制定统一标准;


  对道路交通主管部门(规划、交警、建委等)设立交通网联数据协调交换机制,丰富车路协同应用数据来源,政企共建道路场景库支撑技术测试和应用示范。


  三、 编制道路运输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指南,基于实时数据建立在线监测平台。


  结合行业特殊性和新技术,编制道路运输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指南,探索引入机器学习等在排放数据收集中的应用,提升移动排放源溯源准确率;


  生态环境部牵头,通过推进全国层面的遥感监测,远程OBD监控、排放检验等移动源实时数据采集和联网共享,加快建立道路运输领域能耗与排放在线监测平台。


  这份提案回应了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要求。


  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和数字化是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通过人工智能AI来帮助实现公共交通领域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已经逐渐成为各个城市交通部门的首选方案。


  (本文来自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