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学家”| 大国工匠讲述国产盾构机的逆袭故事

2019-05-27 | 发布者:王小杰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2019年5月19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的“我是科学家”演讲第十一期在北京市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活动主题聚焦“中国制造”,紧扣建国七十周年的大背景,从中国本土的科学成果和进展切入,由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和传播专家,亲自为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旨在打造国家级科普演讲平台,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科普的示范和传播效应,促进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

 


活动现场


  铁建重工掘进机事业部土压盾构研究所副所长、工艺技术部部长孙雪丰等五位演讲嘉宾用深入浅出的讲述,分别带来中国盾构机、中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中国动车组、中国“人造太阳”和“中国天眼”(FAST)背后的故事,分享了一系列中国大制造背后的艰辛汗水,也展示了令人骄傲的科学成果。

 


 


  活动现场,孙雪丰带来了题为《中国盾构:从零起步,跻身世界之强的“钢铁穿山甲”》的演讲,分享了一系列他与中国自主研发盾构机有关的故事。

 


孙雪丰现场演讲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盾构机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中国还没有此类设备,要修铁路隧道,只能从发达国家进口。然而,对国外设备的依赖也带来许多问题,“国外的设备报价很高,而且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的需求,而且,国外设备的问题还包括生产周期长、售后和维修都很难。”所以,中国开始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国产的盾构机。2010年,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首台土压平衡盾构机横空出世,国产化率达到87%,创造了当时国产盾构机的最高纪录,让“洋盾构”在中国市场被迫降价30%,从此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开始大幅度缩水。

 


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首台盾构机“开路先锋19号”


  经过十多年探索与开发,中国盾构机越来越高效和人性化,逐渐走到世界前列。由此,也开始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2017年,中国在莫斯科拿下了第一个地铁项目,铁建重工5台盾构机出口莫斯科,帮助他们修地铁。针对莫斯科极寒的施工环境,这5台盾构机整机关键部件均采用耐低温材料制作,专门开发可耐-30℃低温的驱动系统,另外还增加了诸多辅助措施,如耐低温选型设计、保温、加热等功能。这5台设备,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他们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爸爸的女儿们》中5个女儿的名字进行命名,目前5台设备设备3台已经贯通,创造了俄罗斯最高日进尺35米每天的记录。现在铁建重工盾构机已出口至欧洲、中东等地区,在土耳其、斯里兰卡、韩国等新国别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

 


“波丽娜”号盾构机率先贯通,成功挑战世界极寒施工环境


  如今,国产盾构机已经广泛应用到许多工程中。“地铁高铁公路隧道,还有引水隧道,甚至一些国防工程都可以用到国产盾构设备,国外的设备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轻松进入中国市场。”孙雪丰在演讲中强调,未来盾构机还将向未知地层掘进。“盾构机在硬岩隧道中开挖出的同心圆比任何花朵都漂亮。因此,即使研发充满挑战,我也乐在其中。”

 


孙雪丰(左二)现场领取证书


  据悉,“我是科学家”系列演讲将会持续举办,将聚集更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一同探索科普之路,构建完善的科普传播体系。


  (本文来自铁建重工)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