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工程机械在线
  • >
  • 资讯 > 企业动态 >
  • 华菱星马“牵手”天津大学研发甲醇柴油双燃料技术产品 企校“合唱”培育发展新动能

华菱星马“牵手”天津大学研发甲醇柴油双燃料技术产品 企校“合唱”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9-04-19 | 发布者:小编在线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以甲醇为燃料的清洁能源汽车一直被忽视,而在气候和能源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甲醇燃料又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华菱星马敏锐捕捉商机,成为全国甲醇柴油双燃料技术研发的先行者,研发成果居同行业前列,产品已走向市场。



  企校联手 破解甲醇燃料误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甲醇生产第一大国。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立足科技创新,推动甲醇汽车及燃料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甲醇汽车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甲醇混合动力汽车、甲醇增程式电动汽车、甲醇燃料电池汽车产品,以加快推动甲醇汽车应用,实现车用燃料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菱星马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手,专门研究柴油甲醇燃料技术,为现有的载重车柴油机提供一个减少柴油消耗的技术路径,缓解我国柴油供需矛盾,同时降低车用发动机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华菱发动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彭升平告诉记者。


  但现实却是,与国家政策的高调推动相比,甲醇燃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有社会公众对“甲醇有毒”的认知误区;有甲醇燃料与石油燃料共存共生难的制约;有甲醇燃料应用推广的复杂性,例如生产甲醇耗水问题和甲醇汽车改造等,存在一定难度;还有甲醇汽车未被纳入主导产品,与电动汽车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存在的差距太大等等。但这些都没有让华菱星马人迟疑、畏惧,认准目标的他们全力向前。


  咬定目标  研发成果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已解决了甲醇燃料存在的腐蚀性、冷启动、溶胀性等关键技术难题。比如,原来生产1吨甲醇要耗水10吨,现在改进工艺后降至6吨以下,且可再利用。这些都为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技术研发创造了条件。


  2016年6月,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甲方)联合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乙方)开展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技术(DMCC)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双方选定在汉马柴油发电机上应用乙方提出并具有的甲醇柴油组合燃烧专利技术,在原国三柴油机上加装废弃再循环(EGR)系统,使其满足国四排放法规;再对加装EGR系统且满足国四阶段排放法规的柴油机进行改造,增加甲醇供给和电控喷射系统,使其能运行甲醇柴油双燃料模式,并开发满足国五阶段排放法规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样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17年4月国V样机开发标定工作完成,研发成果居于国内前列。


  据了解,该技术是以汉马CM6D28-380-40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基础样机,通过废气再循环技术,结合柴油氧化催化转化器耦合柴油微粒催化转化器,实现了整车动力性不劣于原机水平;同等使用条件下,甲醇对柴油的最大替代率不低于40%;不使用尿素喷射部分满足同级车达到的国六阶段排放标准。


  该项目实施后,华菱星马建立了甲醇替代燃料产品体系,开拓了自己首个不使用SCR达到国V排放的技术路线,为无SCR的替代燃料产品路线提供支持,为今后进一步开发产品机型与更高排放标准机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助力治污  新产品走出新市场


  在业界看来,甲醇来源广泛,经济体量大,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已经应用于能源和化工领域,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燃料。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重申要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加强机动车污染源治理。由此可见,政府有关部门已经重视到柴油载货车的污染防治问题。


  记者了解到,华菱星马在把甲醇应用于重型柴油机上做了大量研究、试验,效果显著,实现了甲醇对柴油的掺烧率超过50%,颗粒物排放大幅度低于国六排放法规限值,不用尿素NOx也可满足法规要求。由于甲醇价格低于柴油,能显著降低车辆的运营成本,安装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华菱星马重型车,已销往贵州、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受到大型物流车队和矿区的欢迎。


  为了助力国家防治柴油载货车污染,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华菱星马与天津大学确定了下一步研发重点,即完善EGR软硬件系统,为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达到国六排放标准创造条件;改善进气和喷醇系统设计,进一步改善甲醇的雾化效果;改进后处理系统,达到国V标准。


  甲醇柴油双燃料汽车具有经济性好、排放低、后处理器简便的优点,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华菱星马搭载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产品已进军市场,反响不错,正在致力于加快推进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产品化进程,随着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深入推进,该研究极大的经济效益潜力将不断显现。(本文来自马鞍山日报)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