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榕:迈向世界级企业的柳工 - 《柳工出海》推荐序

2017-11-28 | 发布者:小编在线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柳工国际化发展纪实书籍——《柳工出海 - 中国制造的全球化探索》全面开售!


  自2002年提出“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以来,柳工机械的国际业务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风雨历程。从蹒跚起步,到茁壮成长,历经各种艰难险阻,到目前完成了全球价值链布局,并且提出了2020年营业收入40%来自于海外,实现全面国际化的宏伟目标。


  前柳工国际业务负责人,现正略钧策国际化咨询首席合伙人黄兆华先生历时两年时间完成了一部记录柳工国际化历程的图书,已经由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管理学教授、拜尔领导力教席教授忻榕欣然命笔做序。以下为忻榕教授的推荐序内容:


  柳工被认为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出海”样本。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柳工不但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并购,而且很早就走上了国际化之路。多年来在海外进行的营销和战略布局,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 — 柳工业务涉足的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的 65 个国家高度契合。目前,柳工已构建了全球性的战略业务布局,海外业务贡献率已跃升到 35% 左右;在公司近万名员工中,外籍员工的比例达 20%;海外资产从无到有,目前已占柳工全部资产的 20%。作为中国广西柳州的一家国有企业,柳工在国际化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更显得弥足珍贵。然而,外界对柳工国际化背后发生的一切似乎并没有多少了解。


  2015 年 11 月,本人曾有幸带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研究团队前往广西柳州,与柳工的十多位高管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从董事长曾光安一直到参与柳工国际化运作的主要高管们,他们不吝时间,给我们详细讲述了柳工十多年来实施国际化战略所走过的道路以及经历的酸甜苦辣。那些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心路历程和心得感悟,既让我们对这家大型国有企业及其领导团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让我们了解到柳工在国际化征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如果说我们是幸运的,能够亲耳聆听柳工高管娓娓道来的故事,那么《柳工出海》的读者也应该是幸运的,因为这本书描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当时的所见所闻。本书以讲故事的叙事手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柳工走上全球化之路的来龙去脉,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描绘了一幅柳工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打拼、不断前行的波澜壮阔的画卷。读完《柳工出海》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书中故事的真实性;二是柳工国际化道路的可借鉴性。


  正如本书作者黄兆华先生在“后记”中所言,“本书力求一个‘真’字,试图记录一个平凡而有志向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漫漫征途中的真实案例 —真刀真枪和真情实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黄兆华本人就是柳工国际化的亲历者。自 2006 年至 2014 年,黄兆华历任柳工机械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总经理、柳工机械总裁助理,并兼任柳工机械欧洲、北美子公司董事长。


  2013 年至 2014 年期间,他还负责柳工机械在波兰并购的 HSW 工程机械事业部全球营销整合工作。正是有这样参与其中的经历,使得整本书的叙述内容细致入微,真实流露出的情感更是让人过目难忘。此外,柳工的许多高管也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对作者“复盘”柳工国际化经历的风风雨雨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柳工的国际化实践也为中国企业跨出国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参考。一般来说,企业的国际化有三条路径可走,即“自我成长”“建立联盟”以及“跨国并购”。在中国企业中,多数企业采取了其中的一条或两条路径,三条道路都走的企业并不多见。然而,柳工在国际化过程中,这三条路都走过:“自我成长” — 在印度和巴西建立海外工厂;“建立联盟” — 与康明斯、采埃孚等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跨国并购” — 收购波兰国企 HSW 旗下的民用工程机械事业部,成立柳工 Dressta 机械有限公司。柳工在这三条路径上遇到的挑战以及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不但对柳工自身,而且对中国其他企业都是无价之宝。


  我国的许多企业常常慨叹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其实,柳工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那些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柳工董事长曾光安先生把柳工的国际化人才称为“新柳工人”。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