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在广袤田野上构建绿色梦想

2017-05-31 | 发布者:王小杰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作为中国绿色动力的践行者和引领者,玉柴一直以来都秉持“绿色发展”发展的理念,以此为指引和方向,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打造绿色产业链。


  2017年2月25日,玉柴计划总投资约15.6亿元在广西桂平建设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全面开工。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6600亩,总装机容量200兆瓦,建成后将成为广西规模最大、效益显著的光伏发电项目。


  此项目一期工程计划6月底前并网发电。工期紧,工程量大,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数不胜数。面对困难和压力,由十多个人组成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工程项目指挥部团队,他们毅然用激情、汗水、担当和智慧去构造一个绿色的梦想。


  初夏的南国处处苍翠欲滴,桂平市蒙圩镇罗容村、流兰村、棉宠村三个村庄坐落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上,静谧安祥。

 


 


  在三个村庄之间,即将出现一片蓝色的“海洋”。这片6000多亩的蓝色“海洋”将由21万块太阳电池板组成,它是玉柴桂平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主体工程,更是造福社会的新能源绿色工程。几个月后,这里将出现令人赞叹不已的奇特景观。


  而这一奇特景观、伟大工程的建设者,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团队,他们用激情、汗水、担当和智慧去构造一个绿色的梦想。

 


 


  值得点赞的麻组长


  4月11日清晨6点多钟,与其说麻学琛被蚊子吵醒了,还不如说他被当天要办的一件重要事情给惊醒了。


  项目指挥部办公楼是一栋村民未装修的两层闲置小楼,项目组10多个人的室内办公和吃住全在这栋小楼里,这是他们临时简陋的家。而家里虫鼠来侵扰是常事,环境条件非常艰苦。


  平常,麻学琛早上起床后都是先打开电脑处理紧急邮件及安排一些工作,然后骑电动自行车去光伏场、升压站等工地监督施工,协调处理一些现场事情,10点钟左右再去政府等部门办理相关项目手续。


  那天早上,麻学琛7点10分就出发去桂平市委了。


  此前,约2100亩的一期项目用地,政府仅交付了其中的700多亩,还有约1400亩的项目用地未交付,无法施工,对项目推进造成致命的影响。如何推动政府尽快交付土地是当务之急。怎么办?这可把麻学琛等人急坏了。非常时期,只能用非常办法了。于是,麻学琛再次起草了紧急请示文件,请求政府务必于4月12日至14日采取有效措施征下土地,按时交付剩余项目用地。


  8点钟,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到桂平市委办公楼的时候,麻学琛已拿着紧急请示文件在此等候20分钟了。通过巧妙的沟通和不断的催促,市委领导终于当场在请示文件上签字,同意4月12日起强制推进约1400亩征地工作,并在文件上明确了各级部门在紧急征地中的职责。


  这样的文件经市委领导批示后,会在相关部门按流程走下去,不用麻学琛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跑,但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麻学琛没有等,主动出击。这一天,麻学琛从早跑到晚,拿着文件跑了多个政府部门后,终于把剩余的约1400亩的征地批文落实到位了。第二天,政府安排了100多人到场维稳,征地机械全线推进。4月14日,一期工程所有用地全部交付完毕。


  “此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2月底开工建设,计划6月底前并网发电。工期紧,问题多,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数不胜数。”作为项目保障组组长的麻学琛,就像消防员,哪里急需往哪里跑。

 


 


  两个多月来,麻学琛不辞劳苦,夙兴夜寐,就连广西三月三、五一劳动节这样的假期,他仍坚守岗位。深夜未眠时,麻学琛总是躺在床上,打开手机看3岁多的女儿和身体抱恙的妻子的照片,看着看着,眼泪便流下来了。


  “我妻子是一名公安干部,平时工作也很忙,父母又不在身边,下班后要照顾女儿,挺辛苦的。3月底的一天半夜,女儿突然发高烧,本来身体就不舒服的妻子把女儿送到医院后才给我打电话……”麻学琛的声音有些颤抖,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对家里不放心,麻学琛下班后偶尔赶回玉柴,第二天又匆匆返回工地。“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咬咬牙就能挺过去。”


  整个工程占地面积6000多亩,计划总装机容量为200兆瓦,总投资约15亿元。如此巨大的工程,特别是能源工程,国家监管非常严格,需要办理的手续很多,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项目审批等各种手续办完,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麻学琛在领导的指导下啃完了所有的“硬骨头”,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项目指挥部增加了信心。


  各显神通的四大“金刚”


  在项目部办公室的墙上,挂有一幅项目组织机构图,图上显示整个大项目主要由四个子工程组成,每个子工程都设有一名项目技术经理。陆河冰负责直流侧(光伏场)工程,钟伟业负责升压站工程,刘红亮负责220kV高压线工程,陈洪斌负责交流侧(箱变及地下线路)工程。


  太阳电池板发出的电,经过集中、逆变后,第一次在现场升压,由地下线路输送到升压站进行二次升压,再通过220kV高压线输送到南方电网的高压变电站,与南方电网并线,最终将电能输送到用户。


  6000多亩的太阳电池板安装工程是整个光伏发电项目的主体工程,项目指挥部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光伏场。目前,一期工程的太阳电池板安装工作约完成了一半。


  陆河冰,来宾人,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由于光伏场的工程量巨大,施工人员多,他必须蹲点协调处理一切问题,同时还要监控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他每天早出晚归,日晒雨淋,不到五天时间,原来的白胖子变成了黑不溜秋的铁汉子。


  太阳电池板安装在约2.5米高的架子上,陆河冰经常要抬头查看工程质量。入夏以来,太阳从早到晚火一般热辣辣地灼烤着大地,也灼烤着陆河冰的脸庞,他双眼发痛,双脚像踩在铁锅上一样,烫得难受。


  工作虽然辛苦,但陆河冰有着满满的自豪感。他常常看着一望无际、宏伟震撼的光伏场感叹,好想像太阳电池板那样张开双臂飞翔。


  “玉柴之前虽然做过厂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但是像桂平光伏发电项目这样的大工程还是第一次做,而且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所以压力很大,工作不敢有丝毫马虎和懈怠。”陆河冰说。


  这个项目按照“光伏发电+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三产融合的模式建设和运营,即支架上的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太阳能发电,下面的土地进行农业种植,同时结合桂平西山旅游景点,配以建设农业休闲娱乐场所,打造现代节能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新型能源产业和休闲旅游基地。


  陆河冰开心地说:“等到整个项目完工后,我第一件事是带家人到这里观光旅游。”“还有以后所有坐高铁从这里经过的八方旅客,都可以看见我们玉柴人的伟大杰作!”


  四个子工程是同时开工的,任何一个工程滞后,都会影响最终的并网发电。四个项目经理就像四兄弟,他们分工不分家,合力建设共同的“家”。


  3月初,在升压站建设初期,项目经理钟伟业发现施工单位没有完全按照要求施工,这样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与预期质量有偏差。于是他立即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然而,在施工单位一位60多岁的技术负责人眼里,30多岁的钟伟业还是个小青年,认为他的意见不值得一提,于是两人发生了摩擦。


  钟伟业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对方当时态度不友好的情况下,以项目利益为重,坚持原则。经双方协调,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5月12日,一台200多吨的庞然大物主变压器运达升压站,这台设备是“项目之重器”,为了赶工期,须尽快安装。13日,钟伟业从晚上7点多钟开始蹲守升压站,在工地协调、指导主变压器安装工作。凌晨三四点钟,钟伟业有些困倦,施工人员劝他回去休息,但是钟伟业不放心,继续坚守岗位,一夜未眠,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回项目指挥部吃了饭才休息。


  陈洪斌和刘红亮是“天地义兄”,都是负责线路安装工程的,不同的是一个工程在地下,一个工程在高空。陈洪斌负责的交流侧工程,主要是在光伏场安装箱式变电站,并在光伏场与升压站之间挖沟埋电线,将光伏场发出的电送到升压站。而刘红亮负责的高压线路工程是建塔拉电线,将升压后的高压电通过220kV高压线路输送到贵港国茂变电站与南方电网并网。


  从升压站到国茂变电站,直线距离大约1.2万米,要搭建34个高压线铁塔,塔高五六十米,塔间距大约300米。放眼望去,高高耸立的铁塔一字排列,非常雄伟壮观。


  在两个多月的工期里,刘红亮不知跑了多少次国茂变电站。而去国茂变电站驾车约有30公里的路程,途中要穿过蒙圩镇集市。刘红亮说,蒙圩镇圩日非常热闹,有又大又便宜的桑葚卖,很想买几斤回家,可是他也两个多月没回过家了。


  一个别样的大家庭


  项目部所在地依山傍水,风景迷人;项目部里不缺帅哥,奇缺美女!唯一的美女是厨娘。


  为了解决10多个人的吃饭问题,项目部在当地临时聘请了一位女同志一日三餐帮忙做饭。厨娘开玩笑说:“这份工作不好做啊,因为他们经常加班加点,一般都不准时开饭,等来等去,饭菜凉了又要重新加热。”

 


 


  项目部吃饭时间其实是会议时间,一张大圆桌,10多个人围桌而坐,一边吃一边汇报工作。


  50岁的覃凤荏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说:“天一亮,大家都到工地去了,只有吃饭才聚在一起,这是汇报工作的最好时机。”


  在农村,天一黑差不多就到了睡觉时间,生活单调。他们偶尔也会到镇上去喝两杯冰啤,降降被太阳烤升的虚火,拉拉家常,缓减对家的思念。


  “我们这个团队非常了不起,个个年纪轻轻就独当一面,平时所说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都可以给他们打100分。”覃凤荏接着说:“220千伏的光伏项目,行业一般是六七十人的团队在建设,工期约一年,而我们玉柴,只有十多人的团队,估计工期在100天左右,我们将创造第二个‘玉柴速度’,我们的新能源绿色梦想即将实现!”


  (本文来自玉柴)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