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啃下的都是硬骨头!

2017-05-04 | 发布者:王小杰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在核心零部件的专项研发领域,他攻克实现轻量化等技术革新10余项次,创造经济效益400余万元;他运用ERP项目组的方式集中处理“一物多码”近千项次;他创新应用DFMEA等11种质量工具;他带领团队介入徐工平地机的蜗轮箱项目,为公司开拓销售新渠道;他组织百人以上培训30余次,评审知识管理项目70余次……这就是徐工随车技术中心传动室主任孔凡相的“成绩单”。

 


 


  行走在“创新引领”的鼓点里


  当了解到市场上对加长臂、多节臂吊机长距离、大跨度的吊装工况需求越来越多,要求绞车拥有较大钢丝绳容量、较多的卷筒缠绕层数时,他深知公司现有的螺旋绳槽卷筒只能保证卷筒缠绕4层钢丝绳排列整齐,而且容易挤压造成钢丝绳损坏的弊端,果断引入国外最前沿的绳槽技术—双折线绳槽技术。


  经过两年的市场调研、文献查阅、对标学习、分析探讨,最终在其基础上创新出独特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绳槽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起升绞车的缠绕层数由现有的4层达到7层排列整齐而不乱绳,且大大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公司的卷扬技术提升至国际前沿水平。同时卷扬卷筒采用新材料球铁QT500-7材料来替代铸钢ZG310-450,并采用镶齿技术,大大降低成本,截止目前已经产生近20万的经济效益,年降本金额在50万左右。

 


 


  骨子里有着不寻常的执着


  2016年10月12日,徐工道路试验场,一场特殊的较量在徐工平地机与卡特平地机之间拉开,这是徐工产品再一次的登“峰”之战。


  2015年10月,孔凡相凭借公司传动零部件生产优势,开始介入道路事业部平地机蜗轮箱项目,向着技术前沿35kN推力这座山“峰”发起攀越冲锋。他和兄弟单位技术人员携手调研、分析、计算、讨论,不知经历多少次挫败,最终结论还是定格在提高蜗轮箱传动效率的“老路”上。试制团队顶住巨大压力引入全新技术,联合外协、分厂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跟踪记录,从粗车、调质、半精车、精车、开齿……,确保每一步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实现。在调试装配阶段,为了能得到最好的啮合区域,他组织分厂对蜗轮箱进行了长达9次的拆装,调整间隙也由0.3mm减小到0.05mm,最终实现趋于理想的啮合区域。


  随着测试仪表上的数值稳稳定格在43kN上时,现场爆发出一片欢呼,徐工平地机终于攀越了这座山“峰”,压在徐工人心里多年的石头终于被搬开,“峰”顶的风光无限美好!虽然这次登“峰”以成功告一段落,但孔凡相心里明白,这只是新征程的开始,如何实现其高效批量化生产也成为挡在他面前的又一座新“峰”,但他笃定前行依然奋斗在登“峰”的路上。

 


 


  “认真做好一份工作、绘制一件产品、钻研一项技术就够了”,“想好了、认准了,坚持走下去”……孔凡相常跟身边的人这样说,一位工作起来心无旁贷,追梦路上潜心坚守,至始至终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毅徐工人。


  (本文来自徐工)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