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龙卫平:细微之处见真章

2016-12-20 | 发布者:王小杰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如果不是因为被采访打断,龙卫平应该还在忙碌着一份数据。看到有人来,他关掉了文档和屏幕,毕竟他的工作是需要保密的。

 


 


  在这台电脑中,龙卫平写出了许多对公司产生了参考价值的报告。比如去年关于工程站的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三一在搅拌站市场上独占鳌头,但其实这个分类下还有许多细分市场,如工程站。在调研中,龙卫平发现,这个产品与商混搅拌站存在着差异。“配置要求不高,但是精度要求很高。”龙卫平说,而且工程站的客户一般是将这套设备作为内部生产工具,不会过多关注品牌,由于多用于高铁等人烟稀少的施工地点,因此对产品本身外的属性等都不台关心。业内有一些敏感度较高的公司,早就抓住了这些特点,对产品进行了改进,在这个细分市场领先一步。


  龙卫平迅速将相关情况整理成报告并上报了公司,并得到了重视,不仅让调整后的产品更加贴合客户需求,还调整了产品的主要型谱。2015年,在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三一工程站的销售取得了逆势上扬。

 


 


  在电脑的右边,有一列书被放在文件栏里。《蓝海战略》、《商业情报》、《市场调研、分析与预测》等与专业紧密相连,甚至还有一本《和秋叶一起学PPT》。


  成为一名调研经理是龙卫平六年前做出的选择,这一年,他四十岁。很多人的四十岁已经走过了职业生涯的大半,岗位很少发生变动,而龙卫平一直在期望突破。希望新的岗位能让他开拓视野,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说到现在的工作,他顺手抽出一本数据分析员的考试参考书,里面都是工工整整的笔记。这是他正在准备的考试,8月份已经报考了,现在正在接受远程教学。


  其实,刚做调研的时候,龙卫平并不觉得很难,因为他主要负责收集信息,分析工作另有人做。但是当他从总部调到事业部后,就感受到了压力。


  “不仅需要收集信息,还要整理和分析,形成报告。事业部领导更加关注具体的东西。”龙卫平看看身边的同事,几乎都是统计学等专业的研究生,而且同样有着丰富的经验。当他再看到报告中的差距时,更让他下定决心多学习。慢慢地,他读懂了数据,报告也越写越好。

 


 


  龙卫平办公桌的左边是一本台历,小格子里写着一些工作计划,考试、出差、数据都是其中的高频词汇。另有一张便利贴将重点工作记录下来,贴在日历上。可以看到,龙卫平出差的日子不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龙卫平说,虽然实地调查最累,但是也最能了解市场。有时候在农村调研,他还会跑到农户屋顶,和包工头面对面地谈,了解市场上蛛丝马迹的变化。


  在外的日子也是让他最有感触的日子。“出去调研的时候,你的公司就是你的尊严。”龙卫平言语中总是处处以自己是一个三一人感到自豪,他说,有时候自己报上“三一”两个字,调研对象的态度都要好上不少。


  每年的年底和开春都是是龙卫平最忙的时间。不仅要出具年度总结报告,还要提供预测报告,为来年公司决策提供参考。但是,在他看来,这就是这个岗位的价值。

 


 


  办公桌上有一样物件,与其他物品有着明显的年龄差距。这就是一个乳白色的塑料保温杯,想来已经用了不少年。与保温杯一样,龙卫平在三一也是一个老资历,他的三位数的工号足以说明。听龙卫平讲他在公司的经历,会说出很多司龄不长的人完全不知道的事情。


  当三一还在涟源时,龙卫平就加入了三一,他们这一批员工被称为“黄埔一期生”。进入公司后,他被选拔到当时的技术开发部,从事测量工作。那时候的大学生还是珍稀人才,于是公司就培养了一大批包括龙卫平在内的高中生,他也成为公司送去读大学的第一人。这段经历被龙卫平反复提及,言语中充满了对公司的感激。


  后来,龙卫平又在车间、催款、调度等多个岗位工作过。作为一名老员工,龙卫平一直受到同事们的尊重。不仅仅是他的资历,而且他从不“倚老卖老”,心态也十分平和,从来听不到他的抱怨。


  听到同事们的评价,龙卫平讲了对他影响最大的两句话的故事。


  当时因为年纪小,他也有过“不安心”的时候,是一位领导点醒了他。这位领导对他说:“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这十个字一下子就赶跑了他心中的浮躁。还有一句话是出于一位公司顾问之口。当时集团第一次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由于对这项工作不太了解,慢慢地部分人就有了牢骚,但是这位顾问就说:“老板把你们请过来,肯定是在能力、精力或者专业上有做不到的地方,你们应该去解决问题,要不然需要你们做什么?”在以后的工作中,每次遇到了困难,龙卫平总会想起这句话,这也成为了他不抱怨的秘诀。


  (本文来自三一)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