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我升级 中国制造需向服务型裂变

2015-06-19 | 发布者:李芳芳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研究制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我国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实现制造业自我升级、结构调整,加速我国制造强国建设步伐,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选择。”就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问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熊梦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稳增长、有利于经济效益提高、有利于向产业链的高端推进、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更有利于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有机融合,实现智能制造,占领世界制造业制高点。


  顺应世界大势加速转型发展


  熊梦表示,发展服务型制造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造业先进国家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很短,而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较长,其中产品60%以上的增值业务发生在服务领域。

\

中国制造需向服务型裂变


  “服务型制造是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是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熊梦表示,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全球制造业知名企业已经实现了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发展,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公司的服务业收入已经超过了公司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发展服务型制造也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内在需求使然。熊梦认为,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形势日益严峻,人口红利消失导致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消失,生产制造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必须更加重视面向客户的研发设计与服务、销售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不断加大服务要素的投入。”


  尚处初级阶段面临四大制约


  近年来,我国服务型制造日益步入发展轨道。中国工经联开展企业调研时发现,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服务型制造方面开展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探索,在装备制造、通讯设备、信息技术等制造领域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


  但熊梦同时指出,尽管成效显著,但我国服务型制造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多数是基于产品的延伸服务,而基于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所占比重较小,服务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尚不明显。总体而言,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制约因素。


  制造业企业自主开展服务化的动力不足。受传统粗放式工业发展思维模式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还普遍存在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批量生产轻个性化定制、重制造轻服务的现象,发展服务业务的动力还不足。此外,由于开展服务业务需要大量资金与人力支持,短期投入较大,而长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生产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业务时比较审慎。


  一些关键领域自主研发能力欠缺。目前,我国不少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如95%的高档机床数控系统仍依赖于进口。没有核心关键技术就缺乏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集成服务的技术支撑,难以提供行业独占性的产品和服务,直接影响到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程度和效果。


  促进服务型制造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制造业企业发展服务业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比如:制造业企业普遍缺少服务类资质,在拓展服务业务时存在障碍;从事设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不能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无法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缺少统一的服务型制造统计口径和标准,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长期以来,制造业在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方式比较简单,人才储备大多围绕产品本身开展,适应服务型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复合型高端人才成长环境,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待加强。


  呼唤技术支撑实现绿色发展


  综观全球,服务型制造是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我国而言,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强化服务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中国制造需向服务型裂变


  在熊梦看来,服务型制造需要科技、管理、信息等技术体系作为支撑,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先进制造技术。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实质是建立面向顾客需求的生产组织方式,这就需要企业从以产品供应为中心的传统制造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制造模式转变。构建支持分散化的顾客资源、制造资源和服务资源协同参与产品服务和生产设计的制造系统,使企业既能够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个性化产品,又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这就要求通过提升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来实现制造和服务的协同性,提升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集成制造系统和工作流控制系统的整体水平,实现智能制造。


  二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是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基础。为了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制造性、可维护性与总体成本,需要建立以准时制造、精益生产为基础的生产运作系统。同时,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差异化顾客心理对产品服务系统的主观感受,使得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市场信号的识别和反馈、生产组织的效率和响应性等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求企业以质量保证、柔性生产、虚拟企业等管理手段为基础,提升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从制造环节控制产品服务系统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是知识管理技术。产品与服务的交互,以及顾客的异质性,导致了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存在着从顾客知识到产品和服务技术开发知识的表达、交流与学习问题,基于工艺流程及业务流程的分工和协作需要实现不同模块的无缝集成,并建立起共同的制造及服务接口规范。因此,企业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必须构建基于产品设计知识、制造过程知识和顾客需求知识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不同流程内部隐性知识的识别、转化和显性知识的表达,以及相互之间基于开放的知识接口,实现不同业务流程和工艺流程的协作。


  四是两化深度融合。为了在服务型制造中实现企业与客户互动、产品与服务融合、全程化服务、大规模定制、柔性制造和网络协同等,必须有更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持,需要对原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组与优化,建立制造服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进而建立一个包括产品销售与服务、采购与协同制造、综合信息管理、生产作业与控制、产品设计与管理、企业信息门户等子系统在内的协同制造服务平台。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