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维姆:科技驱动预应力技术创新发展

2014-11-04 | 发布者:柴喜男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访柳州欧维姆公司副总经理龙跃

 

  2014年10月12—13日,为推动我国桥梁抗震与加固及相关产业技术发展,为行业提供一个高层次技术交流的平台,第三届欧维姆技术论坛在广西柳州隆重举行。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各位院士、专家就“桥梁抗震与加固”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交流预应力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探讨预应力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促进预应力技术的进步,推动土木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预应力行业领军,近50年来坚持“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技术实力与品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行业内取得了突出成绩,为行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记者在论坛期间采访了欧维姆公司副总经理龙跃。
 

柳州欧维姆公司副总经理龙跃主持第三届欧维姆技术论坛

柳州欧维姆公司副总经理龙跃主持第三届欧维姆技术论坛


  记者:今年以来,公司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取得了哪些可喜成绩? 这些科研成果应用在国内外哪些桥梁的建设,比较突出的有哪些重大工程?


  龙跃:今年以来,柳州欧维姆公司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取得的最大的成绩一个是天文台超高性能拉索的突破。其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超大规模索网安装方案设计、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研制、超高精度索结构制造工艺等,这也是欧维姆公司无数技术创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将对我国索工业水平起到显著提升作用。

 

  另外,现在依托广西科技厅院士工作站共同研究的大跨径斜拉桥拉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项目明年会结题,会提出很多大大提升拉索的安全和耐久性的技术;


  还有就是超大超高技术的提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去年由欧维姆公司提供关键设备的6400吨的复式起重机已经成功运用,今年8月15日,在内蒙古伊泰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的一个工程里又有所应用。“中华第一吊”在鄂尔多斯再发神力,将油品合成装置核心设备——重达2110吨的煤制油费托合成反应器一次吊装成功,这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陆地起重量最大的6400吨液压复试起重机继潞安一体化工程后创造的又一佳绩,进一步扩大了6400吨液压复试起重机的影响力。
 

  记者:近50年来,科技创新在欧维姆发展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作为行业领军,在优化预应力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创新,提升科研能力,使科研成果实现市场的转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龙跃: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科技创新,没有欧维姆参与这些新技术和重大工程的研究,就没有欧维姆今天的发展。欧维姆的发展跟技术创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么多年来,欧维姆始终坚持做了下面几点: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脱离不了人才,没有人才不可能有创新。欧维姆从原来的单纯做产品,到现在走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都有专业人员、跨专业人员,还有包括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专业人员,这几年得到很大的引进,另外公司也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让他们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锻炼。
 

  关注新技术的研究。如果不参与新技术研究就不可能有创新,所以每年安排很多项目作为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带来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
 

  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结合。欧维姆主要做应用技术领域,如果不跟工程应用结合,那么研究成果根本没有办法转化为生产力。关注项目跟工程的结合,有几个例子。一是合福铁路安徽铜陵大桥,630米的跨度,世界第一,这个工程很核心的地方就是拉索,拉索的性能和安装实现决定桥梁建设是否成功,郑院士说过“斜拉桥这要把拉索做好了,其他地方都是比较好处理的”,所以我们将多年研究成果与工程结合,在世界第一的桥梁上应用实施,为桥梁提高可靠的拉索。二是天文台项目,这是一个超大难度的项目,对索的要求很严格,性能要求很高,原来的方案、原来的技术已经无法实现。欧维姆按照天文台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研究和经验,提供满足设计的高性能的拉索,工程现在进行顺利。明年年初主索面安装完成。工程需求就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加强横向联合。单靠自己封闭的创新是很难创新的,所以加强横向的科研合作和联合也是欧维姆比较关注的,在广西,产学园的合作欧维姆是一面旗帜,我们与研究单位和大学的合作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10年与同济大学成立同济-欧维姆预应力研究中心,2014年依托东南大学的国家预应力研究中心,成立“东大-欧维姆预应力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通过横向联合,以及广泛的跟工程界的联合。所以横向联合也是重要的工作。
 

  制造技术的升级和改进。我国的制造水平相对较差,提高加工制造水平对创新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这两年也加大对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的管理也做了很大改进,比如我们现在推动的精英生产、先进的制造技术等。
 

  记者:科技创新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对于提升整个中国预应力行业水平做了哪些贡献?
 

  龙跃:欧维姆科技创新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始终是个排头兵,始终是国内预应力领域里的带领者。
 

  我们开发的OVM这个预应力产品,使中国预应力技术得到了极大提升,中国大量建筑都采用了欧维姆OVM体系技术。中国工程院项海帆院士讲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OVM这项技术进步,就不可能有中国20年来工程建设速度”。近二十年来,我国有大量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产品,如果没有这个技术就依赖进口,进口成本很大,供应量和供应速度也跟不上,所以如果没有欧维姆90年代OVM这个技术带领行业发展高效预应力技术进步,是不可能满足我国大量的基础建设的。 此外,后面还有核电取代进口,欧维姆技术创新不仅仅是预应力技术,对整个工程技术的推动都是很有帮助的。核电坚持了二十多年,进入了核电系统,对推动核电技术进步帮助也非常大,现在还有超低温,这些之前都是国外垄断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欧维姆在国内预应力行业引领的,包括核电的预应力体系,LNG超低温体系,国内同行没有人涉足,只有欧维姆率先探索。
 

  记者:欧维姆技术论坛的举办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对于我国预应力技术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龙跃:国内外工程界有很多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有一些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安全,大家需要一个讨论问题的场合和平台。欧维姆这么多年参与了国内外很多重大工程的建设,也比较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所以2009年就开始筹备这个论坛,让大家讨论这些问题和热点,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提高工程安全和耐久性等方面做一些贡献。欧维姆10年开始举办技术论坛,这几届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第一届参加会议的有200人,第二届有300人,这一届要突破300人,现在国外的专家也很踊跃的参加论坛。


  每一届论坛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是围绕热点问题讨论。每届论坛都会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给行业总结出方向性的东西,引起行业的关注。比如第二届论坛,对结构减隔震这个话题讨论非常热烈,如果要提高中国的减隔震技术和水平必须加强减隔震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这是当时讨论出来的结论,所以对行业来讲,我国在减隔震的检验、试验跟国外是有差距的。这两年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加深,实际上现在我国减隔震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推进。欧维姆也在做减隔震的技术和产品,花费1000多万买了国内目前为止最大的减前试验验机,加强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最终在港珠澳大桥,欧维姆以东方橡胶和工程公司为主进入工程,得到业主的认可。通过后面的试验,以及其他有资质的单位的检验时,也证明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检验,产品技术是得到保障的。


  今年欧维姆论坛议题主要是减震抗震、结构加固为主,因为这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且现在地震灾害频繁,对桥梁破坏非常大。现在是我国桥梁建设的高峰期,以后结构的维修和加固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年我们的议题是减震抗震、结构加固,对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做一些研讨。
 

  记者:我国的预应力技术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在世界同行业中占什么样的位置?预应力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龙跃:我国的预应力技术已经走到先进技术行列,我们现在不仅仅关心预应力技术,还关心工程技术,我国经过近30年的建设,应该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的高峰期,这30年来,中国的工程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有很多新技术新方法,技术水平已经走到了国际的前列。从现在我国建设的工程来看,可以看到他的难度、规模、建设速度、技术水平等等都是得到国际上的关注的。
 

  预应力技术今后会向高效能发展,另外安全性、可检测可监测性也是关注的问题,第三个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新材料的应用,特别是碳纤维高强材料。今后的技术应用应该会对整个技术进步有很大帮助。
 

  记者:成绩的取得有科研人员的努力,还有公司的哪些核心优势做支撑?


  龙跃:坚持不懈。项目的研究都可能有失败,都可能碰到很多难题,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研究出来。像天文台项目,另外的科研单位、厂家已经研究了5年,都是失败的,最后我们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坚持去做。当然,同时本身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技术,没有能力坚持也没有意义。所以,除了有能力有水平以外,必须坚持不懈。公司核心优势人才、技术、创新等。
 

  记者:到年底及未来一年,公司的科研工作是否有新的规划?在科研还需在哪些方面加快提升?在哪些方面努力有更大的突破?


  龙跃:我们不期望每一天每一次都有很大的突破,我们在做的大量工作都是日常的项目。我们每天的工作都会有所改进,有所提升。每年我们会紧跟技术的发展做一些项目,另外我们也在逐步改善研发流程,这都是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对于提升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研发流程的实施,这一两年都会继续抓,现在正在启动,明年会在研发管理方面有些改善。我们不指望每天都有惊喜,这是不可能的,欧维姆做的这些项目,包括天文台项目的成功,都是常年的技术研究和经验积累的成果。
 

  未来,我对欧维姆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是很有信心的。我们还是要紧跟技术发展、工程需求技术发展,工程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要努力的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理念、愿景或是行业的改变也好,我们都要从技术的角度去推进这个事情。最后科研的工作我认为没有更多的惊喜,只有更多的坚持和更多的艰辛,每天都在失败中回头思考,才能得到提升。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