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自制核心零部件替代进口件 研发降成本推进技术创新

2014-08-22 | 发布者:小编在线 | 来自三一集团

  创新驱动模式转型

 

  通过理性务实经营,远离粗放式增长,由注重经营规模向经营质量的发展模式转变。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三一迅速由“战略+机遇”型向“战略+管理”方向转变。由此,降成本、增效益的各项措施在三一全面开展。而研发作为产品生命周期的“火车头”,理所当然成为了降本增效工作的核心所在。


  如今,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研发思路已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而着眼于成本、工艺、市场等诸多因素。产品开发前经过市场调研了吗?产品设计所需零部件在型谱范围内吗?产品研发制造成本由财务评估了吗?……这些思绪在研发人员头脑中不断碰撞。

 

  自制核心零部件替代进口件 研发降成本推进技术创新

 

  谈到研发降成本,有人就想着把产品配置降低,更换质量低、价格低的元器件,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降成本。在重起,研发降成本的内涵得到了重新诠释:通过创新,让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性能与质量也得到提升。

 

  在这一成本策略的指导下,三一重起陆续启动了31款产品降成本项目。其中,25吨起重机作为主销机型,成为降成本的首要目标。

 

  重起事业部研究本院产品经理夏猛说:“25吨起重机每降一分钱成本,都是一点一滴挤出来的。”作为起重机市场的主打机型,25吨起重机具备成熟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在该产品上推行降成本工作,无异于鸡蛋里挑骨头。

 

  在降成本过程中,研究院院长每周召开研发例会,评审技术方案,确定实施计划。蹲点生产现场,挖掘可降成本点,也成了项目组现场办公的重要内容。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革新生产工艺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法,项目组成员深谙此道。“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小的结构,我们都没放过,不断思考其降成本的可能。”夏猛说:“即使小到起重机支腿盘的一个坡口,我们都没有放过。”

 

  经过反复观察、验证,项目组发现支腿盘坡口仅起到外观修饰作用,在性能上没有任何帮助,因此评审认定为不必要工序。“一个支腿盘省掉铣坡口工序可节约10元,一台车可节约50元。这样,可节约的成本就一点点的抠出来了。”

 

  主阀等液压元件作为起重机的核心零部件,一直采用进口设备,其昂贵的成本是项目组的心头病。国内零部件的质量无法满足质量要求,采用进口零部件,不仅价格高昂,技术上还受制于人。

 

  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重起事业部决定自主研发,实现主阀等关键液压进口元件自制。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2012年,重起事业部专门组建了阀块研发团队,并且采购精密仪器,成立了自制阀块工作中心。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面自制,不仅质量满足要求,而且性能优于进口件,可节约成本50%。“可以说,在行业内,自制主阀成功的案例极少,更何况我们是一家以生产主机产品为主的企业。”夏猛告诉记者。

 

  经过三轮降成本工作的努力,如今,每台设备可降成本上万元,成本优势效应在市场上得到进一步凸显。随着降成本工作的推进,技术创新、工艺提升、核心零部件开发等领域研发成果层出不穷,这些研发成果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降成本工作的有序推进,从而形成降成本效益最大化。

 

  实施物料型谱标准化管理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调研结论显示,一个工业物料的运营成本高达3000至5000欧元。由此可见,“更少的零部件”往往意味着更少的成本。因零部件种类快速增加而不断攀升的成本,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作为控制零部件合理增长的有效手段之一的标准化,其作用尤为突出。去年,集团相继成立了标准化领导小组,以及结构件、液压、控制元件、发动机、软件架构5个专业标准化小组,强化集团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的同时,确定了物料型谱标准化的工作目标。

 

  在对外购物料标准化过程中,标准化小组依据“降成本,性能不下降甚至有所提升”的原则,从产品类别、采购数量、采购价格、使用性能等维度出发,对各类物料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制定物料型谱及选型标准,并依此对现有物料进行匹配,合理减少零部件品种规格,提升产品与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从而控制企业外购物料存货资金占用,降低产品成本。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标准化小组制定了外购物料的型谱及企业标准,并完善了标准化信息平台,实现型谱物料技术参数等信息的联网快捷、查询和使用,为研发人员零部件选型提供准确信息。

 

  因钢材涉及面广,采购量大,且各事业部在设计、加工、工艺方法上均有所不同,导致钢材存在品种规格多,缺乏统一选型标准问题。钢材标准化小组通过综合对比不同生产厂家的钢材性价比,合理取消采购量小的钢材,以减少品种规格。此外,钢材标准化小组引导并激励各事业部自主开展钢材标准化工作。泵送事业部在集团标准化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内部所用钢材130余种,直接降低设计成本约2000万元。

 

  经过标准化工作的规范管理,在零部件数量成倍增长的情况下,集团钢材品种数始终保持在稳定数值内。同时,为加强型谱物料管理,集团技术委员会每月会对新增物料的可行性进行评审,确保零部件需求的合理增长。

 

  今年4月,标准化小组对O形圈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对比发现,通过合理匹配O形圈的使用工况分析与材质和硬度要求,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可以用新材料取代原有的氟橡胶。经商务招标后,直接采购成本较2013年整体下降600余万元。

 

  标准化推进小组负责人杨军告诉记者,在目前精细化研发的背景下,实现精益思想,尚有许多标准化工作亟待开展。标准化是企业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始终贯彻于整个新产品研发、制造、检验验收等全过程。标准化小组将持续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注入新能量。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