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升:三十五载售后路铺就一生徐工情

2013-12-27 | 发布者:任娜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1978年,年仅19岁的王凤升进入徐工成为一名普通的售后服务维修工。三十五年后,没有了当年拿着小本子记笔记的年轻小伙,却多了一位头发花白、背微驮、却依然激情澎湃地为新员工讲解疑难问题的老师傅。

 

王凤升

王凤升


  年近花甲走遍天下


  从风尘苍茫的戈壁沙漠到巍峨险峻的巴山蜀地、从滴水成冰的塞上北国到酷热潮湿的烟雨江南、从人杰物华的祖国神州到人地生疏的异域他乡,只要有徐工产品的地方都有王凤升坚定的脚步。三十五年间,他走过伊拉克、印度、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等,如果计算起王凤升这三十五年所走的路,至少可绕地球好几圈。1999年,王凤升按照公司安排前往伊拉克进行售后维修工作。当时的伊拉克是危险的前沿,在一个站着都让人汗流不止的炎炎夏日,维修时他却能在车底下一蹲就是两个小时。当他将机器重新运作后,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感动。他却因为中暑再也顶不住身体的疲劳晕倒在了地上。醒来后看到众人焦急的目光,他却淡然地笑着说:“我没事,机器怎么样了?”用王师傅的话说,白天再苦再累都不怕,怕的就是在晚上。听着远处的枪声、看着陌生的环境,对家的思念便涌上心头。


  “冲锋枪”、修理箱、“平安果”的充实与幸福


  属于售后服务部“机动班”的王凤升,维修电话就是他的冲锋枪,只要一响,哪怕是他刚刚迈入家门、哪怕是大年三十全家等着他吃个团圆饭,他却必须拉着那个终日不离手、还带着体温的修理箱踏上新的征程。而他的家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事情和重复多年的动作。于是在每次临行前,老伴儿总是给他放上两个苹果,希望他在外面平平安安。而王凤升也总是乐呵地带上“平安果”、装好“冲锋枪”、拎起修理箱急速上路。2005年,有位河南客户购买了一台10吨随车起重机,由于操作失误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在工地上停机,这一停机一天就要损失上万元,工期也会因此延误,客户十分着急,王凤升接到服务任务后连夜出发,到达工地已是深夜12点多。看到客户一脸的焦急与期盼,他二话没说立刻对机械进行抢修。4个小时后,天边露出黎明的曙光时,车终于修好了,客户看到满身油污在机器旁睡着的王凤升时,激动紧紧的握着他沾满油污的双手,连声称赞:徐工人,果然名不虚传,真棒!多年来,冲锋枪、修理箱、平安果变成了王师傅走到哪里都不变的简单行李,也成了他不可缺少的“三件宝贝”。


  变主动为被动满足客户超值需求


  都说服务工作最累最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王师傅却始终急客户之所急,甚至很多事情都想在客户前头,主动为客户服务。一位广东用户购买的两台随车起重机出现故障,在当地一直没有修理好,王凤升赶到后及时的排除故障,并为他讲解使用与保养原理,纠正他使用中的错误,以避免故障的发现。为了表示感谢,用户给他买烟、请他吃饭,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回到单位后,王凤升心里还是挂念着这位用户,于是经常利用手机给对方联系,交流产品性能及操作要求,由于双方各持方言,语言的障碍使每次交谈都需要半小时以上,昂贵的长途加漫游费都是他自己买单。同事们问到,王师傅却认真地说:“用户用得好,将来好的口碑越来越多,咱公司不就越做越好了嘛!咱的徐工梦每个人都要出力啊!”朴实的话语背后是王老师傅一颗金子般的心。


  树人有方共筑徐工梦


  王凤升不仅自身技术精湛,还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人。针对青年技术人员缺乏实践知识的现状,他常带把自己多年来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他们分享,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并掌握机械原理,提高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在服务过程中注意收集客户经常反映的小问题,并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反馈,以避免设计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出现,有效杜绝质量隐患。他经常对大家讲,现在的市场竞争靠的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一线的工人把产品保质保量的生产出来,我们就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好售后服务工作。王师傅还特地叮嘱青年员工:“我希望把我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你们,我老了,徐工的未来要靠你们啊!”


  如今,年近花甲的王凤升依然驰骋在世界各地,冲锋枪、修理箱、平安果是他唯一不变的简单行李。金色的黄昏下,我们看到一位老人高大而坚毅的背影,向着共同的徐工梦,前进。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