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纯新:不凡的思想,铸就不凡的中联

2012-12-13 | 发布者:杜立君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正是在事业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中联重科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对不同事业部以及事业部之间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并资源共享,开始考验着中联重科的事业部制架构。因此,2008年中联重科进行了管理体系改革,围绕“分层管理、信任管理”的理念,构建了“四强一弱”的管理体系,即强化总部管理团队、内控体系、战略规划体系、投融资体系和弱化营运体系,同时形成了公司基本宪章、公司基本制度和各事业部操作细则三个层次的制度体系,从而保证总公司在一些关键点上能够统筹规划、加强监控。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中联重科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面对市场形势做出反应、减少各事业部向总部申报的审批流程,目前又再次进行了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在事业部的基础上实行了大区制,并将全国市场分为东北大区、华北大区、西北大区等9个大区,进一步将总部权力下放到各个大区,通过大区来协调各个事业部的协同开发。大区制和事业部是中联重科管理体系的两个维度,大区制的建立可以为各个事业部的发展提供资源并提高事业部的反应速度。例如,以前财务报账,需要由员工上交到事业部,再由事业部上交到总部,现在有了大区制后,大区就可以审批这些报账,而无需再上交到总部,这就更快更有效地提高了财务反应速度。


  以人性化并购铸就“中联模式”


  在企业优化配置资源方面,詹纯新认为:“一个企业能否在未来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取决于其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复苏缓慢、市场形势相对低迷的时期,更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力量,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在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有效合作并付诸更为积极的行动。”


  目前,中联重科共经历了如下9次跨地域、跨国界的并购整合。2001年11月,中联重科整体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2002年12月,中联重科兼并老牌国有企业湖南机床厂;2003年8月,中联重科完成了浦沅的重组;2004年4月,中联重科收购中标实业;2008年,中联重科又连续并购了陕西黄河工程机械集团、意大利CIFA公司、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公司、信诚液压公司等5家企业。


  在寻找重组并购对象的过程中,中联集团将突出主业作为一条基本的评判标准,重组并购的对象必须是工程机械产业,或者是其补充、延伸,或有利于主业的发展。湖南机床厂、浦沅集团、浦沅有限、英国保路捷等,这些企业既与工程机械产业紧密相关,在产品上又没有简单的重复,收购后很快就融为一体。被并购的企业进入中联后,不仅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出现断档,而且以此为起点开始加速发展。中联在重组并购前期特别重视相关各方的沟通,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双方企业、员工、政府、社会等多方利益,以取得政府、被并购企业及其员工、本企业多赢的局面,从而赢得各方支持。


  与其他兼并者截然不同的是,中联兼并企业有个非常人性化的特点,就是不换被兼并企业的领导,原来的“一把手”还是“一把手”。这种做法对重组并购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因为原企业领导班子对自身企业的整体情况很了解,能相对容易地在改革改制的同时兼顾好生产经营。二是原企业领导班子由于也是该企业员工,不易激化员工的抵制情绪。员工相对容易接受这种大的变革。三是在变革中善用原班子成员做工作,不至于让他们产生太大失落感,反而能让其进一步发挥在群众威信、人员熟悉程度等方面的优势,主动为重组并购工作出谋划策,成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不变”的管理团队成为企业实现“变”的强有力保证。正是因为这个原有的班底,强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使改制、全员身份置换、全员下岗竞聘等一系列改革步骤得以平稳运行,顺利完成。


  通过上述并购,中联重科摸索出了以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为基础,以无形资产激活有形资产,运用强大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有效推进与被并购企业在制造体系、渠道、品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递进融合,积极导入全球领先的经营模式——“中联模式”。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