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标准化可靠性研究工作有序推进

2012-11-20 | 发布者:杜立君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近日,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成立大会在潍坊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工作细则》,初步搭建了内燃机可靠性标准体系框架。


  可靠性研究有了“主心骨”


  据了解,可靠性工作组经全国内燃机标准技术委员会批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是负责内燃机可靠性领域内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工作的技术组织。潍柴集团是工作组的招集单位和秘书处承担单位。


  可靠性工作组的成立,引起了行业内广泛关注,国内相关发动机企业积极参与,相关院校及研究机构也积极加入工作组。据悉,潍柴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云强任工作组组长,工作组主要成员有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70研究所、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以及潍柴、玉柴、锡柴、常柴、上柴等发动机制造企业。


  潍柴标准化业务主管陈民忠告诉记者,成立大会上制定了《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工作细则》,并对具体分工进行了落实。陈民忠说:“既然成立了工作组,就要有组委会,组委会负责工作组的日常工作,需要有工作章程、工作细则来规范。工作组如何运作?如何组织一些活动?有没有人来牵头?企业间的信息传递、以及各成员职责,都在大会上做了规定。潍柴集团作为秘书处承担单位,还需要承担一些工作经费”。


  业内专家表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燃机可靠性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位专家表示,“可靠性工作组成立地非常及时。可靠性工作组为深入开展内燃机关键零部件与整机、整车匹配等领域的可靠性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业技术标准提供了平台,为提升内燃机可靠性和质量水平及推动内燃机行业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可靠性工作非朝夕之事


  内燃机的优劣不是完全以动力性作为惟一指标,可靠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振动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可靠性是以保证期内(一般柴油机为1500h,汽油机为500h)的不停机故障数、停机故障数、更换主要零件数和非主要零件数作为考核指标的。一般要求在保证期内不发生主要零部件的故障,如机体、汽缸盖、曲轴、连杆、轴瓦、活塞、活塞销、活塞环、凸轮轴、气门、气门弹簧等零件的损坏,以及影响机油泵、水泵、喷油泵和增压器功能的主要事故。


  陈民忠告诉记者,作为国内发动机龙头企业,潍柴集团应该在可靠性方面做一些工作,为内燃机行业做贡献。据了解,潍柴集团一直致力于可靠性研究,并多次组织行业内企业进行可靠性技术研讨。最近一次研讨会是2011年7月召开的。在那次会议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发动机分会秘书长、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孙少军表示,内燃机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配套机械的可靠性,其涉及材料、零部件、整机以及应用匹配等多个领域,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影响市场规模的产业战略问题,它深刻影响着我国内燃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年初,潍柴集团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博世等19家单位成立了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该创新联盟将在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关键零部件可靠性以及内燃机应用匹配可靠性等领域,深入开展技术研究与合作,目的在于搭建潍柴与国内外内燃机领域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校沟通的平台,促进潍柴与联盟成员一对一的技术合作,完善潍柴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潍柴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可靠性。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潍柴集团正在申报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可靠性研究工作有序推进


  在可靠性工作组成立大会上,除了制定《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工作细则》外,还确定了2013年申报标准项目及工作进度。


  陈民忠告诉记者,可靠性工作组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是建立内燃机可靠性相关标准。“关于内燃机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我们公司这些年做了很多。现在成立这个工作组,联合国内大学、发动机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潍柴集团先后共计投入了4亿多元去建立实验室,并引进了大量高端人才,包括海外归来的学者,希望能在可靠性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他表示,希望能通过研究,形成一些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同时,可靠性工作组还将对国外的可靠性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研究。“我们成立了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国外在可靠性研究方面的做法,并将其中好的方法转化为我们的。”


  对于可靠性工作组明年的工作安排,陈民忠表示,大会讨论了内燃机可靠性的标准,主要包括3方面,未来将逐步落实。陈民忠告诉记者:“主要围绕零部件可靠性、柴油机可靠性、动力总成与整车匹配可靠性这三方面。并且,初步讨论列出了几十项相关标准,准备明年申报10项标准。其中,潍柴集团承担了2项,其余8项分别由其他企业负责。并且,大家分工不同,有的企业负责起草标准,有的企业负责试验验证。”。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