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谁来建 怎么分

2012-05-08 | 发布者:何婷婷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1.保障房惠及面正在扩大 
  2011年我国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房,有1/3主体结构基本完成,1/3进入楼层施工,1/3完成基础施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今年要求基本建成500万套。
  河北廊坊的佟兰一直都是租房子住,到了68岁的年龄,居然又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这让她这些天整天乐得合不拢嘴。靠着两个孩子的支持,加上自己退休后的积蓄,她和自己的老伴一下子花了18万元,买下了金泰小区的一套6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佟兰说:“新小区卫生干净,房子还安了空调地暖,冬暖夏凉。”她对自己的新小区非常满意。
  随着我国加快了保障房的建设速度,像佟兰这样受益于保障房政策的中低收入居民越来越多。有了廉租房、公租房和经适房等面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各种保障房和多种针对性的补贴、优惠政策,全国各地也因地制宜,发挥自有优势自己摸索出具有地方特点的路子,保障房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惠及群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去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提前实现,开工之后的推进速度也很快。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曾表示,2011年我国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房,有1/3主体结构基本完成,1/3进入楼层施工,1/3完成基础施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今年要求基本建成500万套。
  据最新统计,一季度安徽省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2.3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31.5%;陕西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2.64万套,完成全年任务的55.9%……保障房建设的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随着全国保障房建设速度的加快,也暴露出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姜伟新表示,总体上看,我国住房保障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既有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有管理不到位和实施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2.破解质量与资金难题 
  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保障房是长期资产,保障房以后出租的资金收益并不悲观,不会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重大的财政负担。
  “楼顶像沙滩,表层都裂了。”“小区很多楼的大门都是坏的,根本不具有防护功能。”杭州九堡金雅苑的保障房在这个月出现了不少问题,在不到一年间里,金雅苑各单元的大门陆续坏了,达90%以上。小区里的窨井盖,小轿车开过就会被压裂。
  此前,北京、青海、武汉等地的多处保障房也出现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对于保障房的质量,姜伟新在总结保障房建设中发现的不足时也曾对质量问题直言不讳。他表示,目前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有待提高,有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把关不严,个别工程还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2011年,住建部向各省份派驻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督查员,督查的重点就是质量和进度。
  质量出问题,有监理、验收等环节的漏洞,但也不能回避开发商成本上的压力。保障房开发商的主要成本建材和人工,近些年价格总体都在往上走。北京通州一处工地的管理人员张锋表示,建材价格有涨有跌,可以通过签长期合同,或政府组织定点采购来压低。但工人工价一直在涨,而且现在工人权利意识很强,给不够钱卷铺盖就走。
  成本上升,保障房建设也面临着资金压力。保障房资金来源整体来看,30%靠财政,70%靠各渠道的融资。去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有8000多亿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所在的企业筹集。剩余的5000多亿的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姜伟新表示,建设资金筹措压力比较大,一些地方资金筹措存在一定困难,中西部地区资金压力更大一些。
  有关专家指出,这和地方政府仍然重视短期利益有关。商品房可以创造巨额的税收,而保障房建设却是很大的一笔负担。对此,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保障房是长期资产,大中型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还有广泛的空间,保障房以后出租的资金收益并不悲观,不会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重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民营投资者参与投资。
  目前各地也在积极探索。4月25日,国家开发银行为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成功发行首都保障房60亿元私募债定向中期票据,成为目前全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一笔保障房私募债。
  “在资金方面,开源也要节流。”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未来的保障房建设集中采购、统一设计,以此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住建部目前正在组织推进全国公租房标准化设计和建设,未来南京、江苏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公租房将统一成几种固定户型标准,进行搭积木式的工业化模块建设,以满足快速、大规模及高质量的保障房建设。
3.制度保障公平分配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违规成本过低。对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手段还落后,基层工作部门面临严重的人员不足。
  记者在重庆、天津和河北等地采访时,问及科学分配和后期管理问题,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非常担心,可能面临很多困难”。姜伟新表示,分配和运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家庭和个人住房、收入以及金融资产等情况基础信息不足,核定有一定难度。一些地方出现了骗租、骗购的情况。
  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些保障房小区里豪车出入,房子闲置着或者被出租;有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但仍然不退出保障性住房。
  有关专家指出,骗租骗购保障房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违规成本过低。“骗购一套保障房,可能会获得几十万元的差价收益,然而一旦被发现,只需退房就万事大吉。”“两会”期间更有人大代表建议,骗购骗租保障房行为不能退房了之,应按贪污罪或诈骗罪惩处,加大打击力度。
  如何让被保障对象“搬得进、住得起、管得好、退得出”,各地都在探索有效的方法。目前来看,整合住房保障对象的户籍、住房、收入、资产、社保、学历、职称等信息,建立互联互通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是比较可靠的途径,但仍然需要制度、技术和人员上的支持。
  “江苏省现在审核的准确率接近80%,但仍然离老百姓的要求有差距。”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彭向峰表示,虽然江苏省在保障房分配工作中一直努力探索,但目前仍然面对很多困难:一是低收入认定的过程中,体制不健全,没有法律依据,有些信息没法查;二是对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手段还比较落后;三是力量薄弱,基层工作部门面临严重的人员不足。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住户收入出现变化,如何及时获知并清退,现在还缺乏有效的途径,很多地方只能靠公示和举报。至于退出,租金补贴的住户,比较好退出,通过停止补贴或者提高租金就可以。实物配租的租户,要让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心甘情愿地退出,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法律上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近日,围绕公平分配,各地也出台新规
  北京市成立了一个由公安、社保、地税、车管所联网的查询机制,共同查验保障性住房居住人员的收入、纳税、车辆、库房等各方面情况;
  黑龙江省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将保障房家庭成员、收入、住房、劳动能力、实际困难、社会关系等情况登记在册,实行一年一审核、定期回访;
  西安市从加大信息公开、规范审批程序、加强分配监管和建设长效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完善措施、规范制度……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