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工戴伟晟:讲述在南极维修的日子

2012-04-11 | 发布者:赵艳秋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戴伟晟是第27次南极科考人员。自2010年10月出发走进“白色沙漠”,到2012年4月离开,他在南极度过了一年半的科考生涯,时间之长,创厦工历次极地科考之最,他也成为参加南极科考时间最长的机械师。顾不上休息,在厦门机场,戴伟晟接受记者独家专访,讲述科考队员们在南极中山站的鲜为人知的经历。


  2012年4月9日中午一点,当穿着大红色南极科考服的戴伟晟从机场走出来时,早在一旁等候的厦工员工迎了上去,祝贺他凯旋。


  一旦冰层破裂,底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海洋


  “太惊险了!”戴伟晟在17名队员中按年龄排在第6位,人称“南极6哥”,回想起在南极海冰上运输物资的情形,这位“南极哥”仍心有余悸。


  每年,“雪龙号”都会给南极的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送去物资,雪龙船停靠的地方,与中山站还有10公里远,需要在海冰上运输物资。


  在冰层厚度为1.5米左右的海冰上驾驶雪地车,拖带着装有几十吨物资的雪橇行驶,戴伟晟心里总有些担忧:一旦冰层破裂,底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海洋,“以前就发生过车子掉到海里的事”。


  白茫茫的一片,戴伟晟和队员们得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了冰裂缝,就做个记号,然后铺上几根木板,填冰架木桥提高安全保障。但海冰是随时变化的,一些突发情况是意想不到的。戴伟晟在驾车行驶时,就经历了2次冰裂缝,冰裂缝有20厘米-30厘米宽,所幸他开得快。后来,他开雪地车时,车门都不会关,“随时准备跳车,万一车子葬身汪洋,人还可以逃生”。


  雪地车拖着雪橇运输物资往返一次要花费3个小时左右,戴伟晟和队员们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才把“雪龙号”上的物资卸到中山站。

 

       厦工戴伟晟:讲述在南极维修的日子

厦工戴伟晟:讲述在南极维修的日子       


  修理挖掘机2个多小时,手被冻坏了


  厦工有多台设备服役南极,装载机、叉车还有挖掘机,但在南极,戴伟晟的工作可不单是修理厦工的设备,雪地车、雪地摩托,只要跟机械相关的,他都要全部熟练掌握操作及维修保养,对机械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机械维修都是在室外,“南极只有夏季和冬季,夏季只有三个月,最高温在5摄氏度左右,更多的时候气温都在零下10摄氏度,最冷的时候到零下32摄氏度。”戴伟晟戴着风镜,穿上大衣,全副武装在户外维修,一会儿手便会冻僵。南极辅助维修设备极少,机械出现故障,都得靠机械师自己动手解决。一次,戴伟晟维修挖掘机,他躺在机器下面,右手臂顶着地面,左手去修理支重轮,一修2个多小时。结果起身时手不能动,过了好一段时间,才恢复过来。


  思乡“诗人”机械师南极发微博


  虽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戴伟晟却是中山站的“诗人”,经常诗兴大发。在南极仲冬节那天,他即兴创作了一首《快乐属于谁》——“快乐属于哪些人,属于航渡万里的人,属于南极人……风雪南极,白色的撒哈拉,撒哈拉将任由我们潇洒!我们有苍茫的冰盖,让我们无限遐想!我们有美丽的极光,我们拥有漂亮的锦囊!”


  由于呆的时间长,戴伟晟经历了南极两种极端气候——不见夜色的极昼和黑暗无边的极夜。


  连续58天、共1392小时的黑夜,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太阳落下去不再升起来,漫漫长夜,这是科考队员感觉最漫长、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此刻戴伟晟最大的支撑就是万里之外的家乡,解闷的法子就是上网。“我带过去的笔记本电脑,还没到南极,就冻坏了不能用”,戴伟晟说,睡不着想家时,他就通过中山站的电脑上网联系同事,联系家人,发微博,直播南极经历。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