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中三角”应纳入国家战略

2012-03-07 | 发布者:杜立君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这次两会期间,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打造“中三角”,成为湖北团代表最为关注并形成普遍共识的话题。大家一致认为打造“中三角”,顺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势,顺应了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人民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美好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代表们呼吁,希望国家将“中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必将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部分专家行业代表和普通市民,欢呼“中三角”的提议,并谈了各自对“中三角”建设的畅想,以及对个人的机遇和挑战。


  武汉长沙南昌市长纵论“中三角”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中三角”将成中部核心引擎


  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中部崛起战略的力度,充分体现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对中部来说是鼓舞和激励。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选准着力点,找准突破点,着力点就是要支持湘鄂赣三省达成战略共识,构筑长江城市集群,促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联动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形成引领中部崛起的重要载体,形成核心引擎,发展的合力。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的重要链接区,东中西发展的传导区,对全国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地位。全国规划中也明确,将长江中游地区列入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支持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增长极。因此国家应整体谋划,系统规划,以各项政策措施推动长江城市集群的中三角战略地位,促进中部崛起的着力点来支持和推动。


  突破点应该选择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使武汉为中部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服务中部崛起和中三角的发展。


  他山之石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合作一定共赢


  在长沙市市长张剑飞看来,加强区域合作,最重要的是经济互补。他说,三省省会城市经济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看相同之处,比如三市都在发展汽车产业,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注重协调配套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有效对接,避免盲目扩大规模重复生产。看不同之处,比如武汉的钢铁装备制造光电子产业发达;长沙侧重于工程机械新材料;南昌则发展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产业上可以优势互补配套发展。


  城市之间,竞争难免。张剑飞主张,竞争要理性。张剑飞表示,合作推动中部崛起,最后带来的是中部的共同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市长陈俊卿:竞争是为了更好地“抱团”


  在华中科技大学读过研究生,又与武汉的多位经济学家相熟,南昌市市长陈俊卿自称与武汉“很有缘分”。对中三角的合作,他更是满怀期待:“我们非常愿意加入中三角,建立合作共赢的机制。这样,武汉长沙与南昌三个城市能更好地抱团发展,使整个区域发展更有序更科学。”“对政府来说,可更多采用协调合作互动机制,特别是在新兴制造业发展上互通信息,朝着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产业同构。”他举例说,三市可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市场开放政策。


  在陈俊卿看来,产业竞争并非坏事。“大家应该跳出这个小区域,放眼全球大市场。”


  赵文彬(中共长沙市委常委,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党工委书记)


  既竞争又合作


  三地的经济可以共同进步,实现双赢或多赢。


  西方学者认为,区域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三省合作不是抹杀竞争,三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存在竞争。三省的竞争不可怕,应该当成发展的动力。


  三省的合作要做好几件事情,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自己先壮大起来,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合作才有内容;其次,要构筑畅通的交通体系,借鉴珠三角长三角的经验,尽量打通贯穿三省的快速交通网;第三是要加强长沙武汉南昌等城市的交流,开展各种层面的互动,加强各种形式的联系沟通。


  李瑞峰(江西省旅游局副局长)


  “中三角”构想具前瞻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具有前瞻性的构想,也充满了新意。从历史和中外经验看,区域联合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共同发展,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大机遇,大阪纽约都是如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将对旅游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三省在旅游合作上已经早有发端,三省合作沟通起点很高。业内看来,三省旅游产品兼具相似性与互补性,构建城市群将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这方面,三省可向江浙沪看齐,他们建立了省部级联席会议,共同在国际上打起“同游江浙沪”的旗号,进行统一的宣传促销。而湘鄂赣三省,目前仍停留在市场业界内部的自发层面,但因此也潜力巨大。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