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玉柴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沈捷

2011-12-20 | 发布者:wubin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某国外知名的百年机械企业曾向沈捷抛出橄榄枝,他们邀请沈捷参观厂房和先进设备,甚至有些对外保密的技术研发也对沈捷开放,并以优厚的待遇诚邀沈捷加盟他们的公司,但沈捷婉拒了,沈捷说:“是玉柴培养了我,我们有感情了,哪怕其他公司给更好的条件,我都不会离开玉柴的。”


  “出去之后,我整个眼界都开阔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想法多了。”


  1982年,沈捷进入玉柴集团工作,时至今日,30年过去了,他见证了玉柴和行业技术突飞猛进的30年。从涡流到混合动力,从国1到国5,再到欧Ⅵ,在每次技术的更迭升级中,他就是行业技术的弄潮儿,不畏艰难,不断进取,搏击风浪。


  “玉林这个地方跟外面连接不是很畅通,要求得发展,一定要想的比人家早一点,比如做排放,我们是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我们做欧0的时候,全国的发动机行业还没有这个概念,后来全国都开始做了,但我们已经领先一步了,后来就一直领先。我们的地域不好,人才引进困难,不做特色,不抢占先机就没法跟别人比。”沈捷说,“记得1982年,我到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搞联合设计,出去之后,我整个眼界都开阔了,在那里又接触到中国送出的首批到国外学习内燃机技术的专家学者,还有幸阅读了几本非常有用的杂志,比如《国外内燃机》、《内燃机工程》、日本出版的《内燃机关》,一直到现在我都还在订阅这些杂志,它们让我清楚地了解国外的内燃机技术的发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想法多了。”


  回顾多年前的创举,沈捷津津乐道。沈捷说,玉柴有三个转折点。他进入玉柴的时候,刚好是玉柴的第一个转折点--汽改柴。上世纪的50年代,柴油车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市场不接受柴油发动机汽车,但是意识超前的玉柴人清楚地知道柴油机马力大,油耗低,经济性好的优点,率先研发了6105Q车用柴油发动机,在销售人员共同的努力下,6105Q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玉柴的当家产品。玉柴也成为了国内最早的“汽改柴”转型成功的企业之一。


  第二个转折点是涡流柴油机向直喷式柴油机的转型,玉柴也是国内最早实现这一技术的企业。1985年,沈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成功开发出6105QA直喷式车用柴油机,这款机器与原6105Q涡流机相比,每年每辆5吨卡车可节油1.5吨,成为玉柴主导产品,被国家机械委等七部委联合推荐为节能产品。为玉柴进入汽车行业站稳了脚跟,并为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个转折点是增压技术的全国领先。1990年,沈捷作为项目和技术负责人,成功研发出YC6105ZQ增压柴油机,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率先实现了直喷技术向增压技术的转变;同年成功开发出6105QC型车用柴油机,达到国内同类机型领先水平,成为玉柴更新换代主导产品,这个机型从91年垂直转产到97年共产销近30万台,其中,95年产销7万多台,市场占有率由94年的33%,上升到95年的49%……


  第四个转折点是玉柴提前5年成功突破增压中冷技术,与康明斯等公司的产品竞争。沈捷说,玉柴就这样从6105Q到6105QA、6105QC,再到6108、6108Q、6108ZQB、6108ZLQB,最后到6113,一步一步地牢固产品的根基,不断地完善这一个平台。


  与此同时,玉柴还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我们跟外国研究机构的合作,不是一股脑全部让他们来代替研发,而是双方联合开发,这样锻炼了我们的独立性,锻炼了我们的设计队伍,不会受制于人。我们的合作只是选取某个机型的某一难点来合作,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经费。”沈捷说,“同时通过与FEV、AVL、美国西南院、英国里卡多等世界知名技术机构的合作,我们掌握了世界范围内各种先进的设计理念,然后综合运用,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优势。”


  从1981年到2005年,玉柴总共有27个产品;从2006年到2011年,玉柴的产品达到了55个。看着一个又一个产品的问世,沈捷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他视其如自己一手抚育长大的孩子,天天念着他们,琢磨着他们,甚至在度假的时候,哪怕是一闪而过的好点子都会及时地把构思画在纸上,生怕忘记。他还打算拿出十年前的图纸再好好地看看,好好地研究研究,反问自己当年图纸中遇到的难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了吗?还有那些地方是没有注意到的。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单纯地执着地追求这份事业,期间有许多可以改行的机会,他都放弃,也不后悔。沈捷说,我热爱我的这份工作,否则我干不出今天的成绩。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